“支教美女”卖茶叶
此前,国内数个地方出现过以“支教”为名义的“美女”骗子,叫人防不胜防。被揭秘之后,近年来这个套路又有升级。
记者在郑州上街区检察院获悉,3月的一天,在上街区某工地工作的外来务工职员小于,其微信被一名叫小芳的人加好友。小芳称,自己在山区支教,刚与男朋友分手,小于出于同情,安慰了小芳。
在微信交谈过程中,小于感觉小芳温顺善良,特别看到她朋友圈支教的照片后,更是深受感动。下面的一段时间,两人相谈甚欢,感情飞速升温,小于感觉他遇见了真爱。因此,在“支教女生”提出奶奶生日发红包、自己生日买礼物等需要时,小于丝毫没怀疑,陆续发出红包,金额从10元、20元、30元,到520元、1314元。
下面,重头戏亮相了。小芳称,其亲生妈妈过世,生前给自己留下一个茶庄,目前正与继母争夺茶庄经营权,条件是一个月内的营业额需要达到5万元,不然继母就要卖掉茶庄。小芳还在微信上给小于出示了一张三方协议。
小于对她深信不疑,为帮忙,他还从小芳处购买了1000元的茶叶,后来也确实收到了茶叶。几天后,当小芳提出营业额还差1万元时,小于想也没想,就出手相助了。
诈骗团伙有“剧本”
“故事的结局不言而喻,小于转账后,小芳飞速将它拉黑。仅仅一个月,小于付出了1.34万元的代价,终于醒悟。”郑州上街区检察院检察官赵莎莎透露,“小芳”其实是一个团伙,该团伙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,共骗取“好心人”近30万元。现在,该案9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上街区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。
记者获悉,其实所谓的支教女生、卖茶女,都是诈骗团伙精心设计出的人物形象。据赵莎莎介绍,在上述案件中,涉案的莫某等三名犯罪嫌疑人出资专门成立了一个工作室。他们先是通过到“同行”公司进行卧底,获得了一份叫作“十四天朋友圈”的“说话的艺术本”,其实就是诈骗的剧本。这类“说话的艺术本”,均系依据人际交往、培养信赖的过程精心设计,犯罪嫌疑人根据“说话的艺术本”的剧情,一步步与被害人打造信赖、博取同情、推行诈骗。根据该“说话的艺术本”,犯罪嫌疑人从接触“目的顾客”到最后推行诈骗,仅需14天左右。
“该诈骗团伙购买了已加有很多微信好友的微信账号,又雇用美女模特拍摄很多生活、工作照后,雇请一批‘业务员’借助多个社交应用软件推送微信,到处加微信好友,再依据‘说话的艺术’套路与顾客聊天,进步‘目的顾客’。”赵莎莎介绍,这就是所谓的广泛撒网重点捕鱼,一旦发现社会经验不足的“潜在目的”,就频繁索取钱款来满足私欲,骗一个是一个。
这类“业务员”其实不少都是男的,他们先将自己伪装成漂亮女生,譬如美女支教老师、婴幼儿园老师等,并塑造小清新、积极向上、孝顺爸爸妈妈的人设,根据说话的艺术,与“顾客”聊天培养感情,并配发朋友圈平时工作、生活的场景图片;接着,哭说被男朋友无情抛弃,悲恸欲绝,以博得同情;然后通过假装生病、生日等方法博取被害人的同情与信赖,索要红包;最后,再编造出亲生妈妈过世,自己与继母争夺茶庄经营权,条件是需要在限时内达到肯定营业额,不然继母就要卖掉茶庄,谎称营业额还差数千元,恳求“顾客”购买帮自己达成心愿。
“这种基于感情、通过茶叶作为交换物的诈骗按部就班,采取层层过渡、慢慢推进的方法,被害人在很久内很难意识到自己让人骗。”赵莎莎介绍说。
互联网诈骗套路升级
“通过剖析最近查处的电信诈骗案,诈骗方法还是以互联网刷单、‘猜猜我是哪个’和冒充公检法机关员工三类为主。”赵莎莎说,虽然骗子的套路老掉了牙,但被骗的人仍是“前仆后继”。
为了让更多人知道骗子的“套路”,近日,郑州上街区检察院专门在该区峡窝镇冯沟村拓展了普法活动。赵莎莎结合上述实质案例,向村民详细解说了诈骗犯罪的类型、套路和分辨诈骗犯罪的方法办法。
记者在采访中获悉,与大伙想象的不同,平时大伙都担忧老年人会被电信诈骗,其实青年才是高危人群。据了解,从近年来查处的案件看,上当最多的并非老年人,反而是二三十岁的青年,中年人次之。在赵莎莎看来,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如果由于青年平时里用互联网较为频繁,遭遇套路的机会也比老年人多。
“与传统诈骗犯罪一对一的模式相比,互联网诈骗充分借助互联网本身所具备的匿名性、跨地区性、实时性等特征,使其欺骗性和隐蔽性更强,它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之巨、受害人之广、社会风险性之大,远远超越了传统诈骗犯罪。”赵莎莎介绍,仅今年上半年,上街区检察机关就办理了多起电信互联网诈骗案件,涉案资金上千万元,涉案人数50余人。
那样,情感诈骗怎么样分辨,互联网社交中到底怎么样防骗?在赵莎莎看来,第一要培养防骗意识,警惕经济上的来往,不向陌生人转账;第二,要保护个人隐私,不随便透露我们的财产情况等信息;同时,要维持正确的投资、投资理财心理,避免高风险、不切实质的冲动行为;并且,要警惕他们发来的不明微信二维码、链接、App等,不随便点击,不随便扫描二维码,防止财产损失。